常桦 | 钢琴教学中如何为学生选择复调作品?
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
常桦
钢琴教育家、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教授。她的教学细致、生动,富有感染力,因多次出色地指导学生获奖而荣获各类钢琴比赛的“最佳指导教师奖”。曾多次指导学生获得国内外钢琴比赛大奖。编著多部教材,录制了大量钢琴教学音像资料,并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。同时,她的钢琴公开课及讲座活动遍及全国,赢得了广泛赞誉。
复调作品
在钢琴教学中,复调作品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类别,它专指多层次、多声部的音乐,这样的作品注重培养演奏者的条理性和多声部思维。在演奏时,一位优秀的钢琴家应该是感性与理性并重,既有真挚自然的情感流露,又能精准地把握好音乐层次、声音布局和比例安排等分寸。那么,复调音乐的演奏就是对于理性控制最好的训练途径。
复调音乐的大师们
钢琴复调作品中,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几位伟大的巴洛克晚期的音乐家,他们是J.S.巴赫(1685—1750)、亨德尔(1685—1759)、斯卡拉蒂(1685—1757),等等,这几位作曲家的作品被广泛地演奏。此外,自巴洛克时期至近现代,还不断地有作曲家创作出精彩的复调作品,如门德尔松(1809— 1847)、舒曼(1810—1856)、圣-桑(1835—1921)、雷格尔(1873—1916)、肖斯塔科维奇(1906—1975)、谢德林(1932— )、斯洛尼姆斯基(1932—2020)等。这些作曲家们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,但他们以各自独特的语汇谱写出了精彩纷呈的复调音乐,当然,这其中有很多作品是相当有知名度的,但也有另一些作品则较少演奏。
复调音乐体裁
复调音乐的体裁众多,最重要的有经文歌、轮唱曲、复调弥撒曲、卡农、复调尚松、坎佐纳、赋格,等等。其中,在钢琴文献中,常见的复调作品有:前奏曲与赋格、托卡塔、组曲、创意曲、变奏曲和协奏曲等。
谈及复调音乐,就必须要提到伟大的德国作曲家J.S.巴赫——一位复调音乐的集大成者。他的作品几乎陪伴了所有的钢琴学习者,从复调小品、组曲、中大型独奏曲,再到协奏曲等,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。这些作品除了训练学习者的多声部思维以外,还潜移默化地从小开始培养自然、健康、高贵的审美情趣。
巴 赫
学习的基本顺序
复调音乐的学习几乎贯穿了整个钢琴学习的过程,假设一位琴童从5岁开始学琴,经过一年(或两年)的练习后,就会开始接触到复调音乐。在漫长的过程中,有些人逐渐培养了对复调音乐的热爱,感受到其中变化无穷的艺术魅力,最后甚至终身以演奏、研究复调作品为职业。
下面,来分析一下目前社会上广泛使用的复调教材,看看大致的顺序是怎样的。
1.巴赫《初级钢琴曲集》
这本教材应该是程度最浅的复调教材之一,是绝大多数琴童接触的第一本复调乐谱。它通常可以与《拜厄钢琴基本教程》(最后一部分)或车尔尼“599”(或其他作曲家的类似程度作品)搭配使用。简单地说,“拜厄”与“车尔尼”的钢琴教程偏重于手指运动技巧,可以算作练习曲的类型;而巴赫《初级钢琴曲集》则注重节奏感、触键、分句和层次等细节,培养学生基本的巴洛克时期的艺术趣味。
2.巴赫《小前奏曲与赋格曲》
比起巴赫《初级钢琴曲集》,这本教材又上了一个台阶,它从技巧、声部和装饰音等各个方面都增加了难度,非常值得仔细研究和学习。它的程度大致相当于车尔尼“599”,或“849”(前部分),或《海勒练习曲》(Op.45、Op.46)等。在教学中,还可以同时与小奏鸣曲(简易的)及小型中外乐曲搭配使用。
3.巴赫《创意曲集》
这套经典的教材共30首,其中二部创意曲15首,三部创意曲15首。在学习的过程中,并不需要每一首都按顺序练习,而是可以挑选性格不同的作品来演奏。当一名学生弹到《创意曲集》这个程度时,应该已经经过了好几年的学习,能够基本了解巴洛克风格的表达方式,如触键、奏法、分句和层次等。但是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,还需要弹出音乐的意境和趣味,注重情感的表达,这才是演奏的最终目的,而不是枯燥地弹奏音符。《创意曲集》可以与车尔尼“299”或“740”、《小奏鸣曲集》和中外乐曲等作品搭配使用。
4.巴赫《法国组曲》《英国组曲》
这两套组曲可以与《平均律钢琴曲集》交叉使用,由于《平均律钢琴曲集》的音乐内涵更深刻、更多样一些,因此,建议可以先学习弹奏《法国组曲》。《法国组曲》的程度稍浅一些,每组由几段舞曲组成,篇幅不长,内容易于理解。在学习中,如果可以学习一套完整的组曲,是非常有价值的,但如果平时练琴时间有限,也可以选择一快一慢有对比性质的两段搭配着学习,学完之后再继续学另外的段落。《英国组曲》比《法国组曲》稍难一些,它的规模扩大了许多,每一组都增加了一首分量很重的前奏曲,这首前奏曲可以单独学习或使用,比如用于考试、音乐会和比赛等。这两套作品都是由不同风格的巴洛克舞曲组成,学生们需要了解并掌握每一种舞曲的基本特点,如节奏、触键、分句、语气和性格,等等。
这个阶段的程度大致相当于车尔尼“740”或莫什科夫斯基《钢琴技巧练习曲15首》(Op.72),同时还应该学习海顿或莫扎特的《钢琴奏鸣曲》,及各类中外乐曲:如肖邦的《圆舞曲》《即兴曲》《夜曲》,门德尔松的《无词歌》和格里格的《抒情小品》,等等。
5.巴赫《平均律钢琴曲集》(上、下册)、《帕蒂塔》;亨德尔《组曲》
《平均律钢琴曲集》(上、下册)是巴赫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,它被后世誉为钢琴文献中的“旧约圣经”,足以见证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。作品共有48首,每一首都由前奏曲与赋格两段组成,其中前奏曲的风格比较多样而自由,音乐富有想象力;而赋格则是按照严格的曲式结构创作而成,音乐中并没有耀眼的技巧或复杂的内容,但却带给听众最真挚的、各式各样的情感体验:热烈、纯净、明快、活泼、深沉、忧伤、严肃、高贵等,每一首都独立而有尊严地存在着。
当钢琴学习到这个阶段时,有很多作品的程度大致相当,在教学中可以交叉混合使用。因此,我们还可以同时学习巴赫的《帕蒂塔》或亨德尔的《组曲》等作品。
《帕蒂塔》也称《德国组曲》,共六组;亨德尔的《组曲》有八组。这两套教材的形式与《法国组曲》《英国组曲》一脉相承,每一套组曲都是由巴洛克时期最常见的舞曲组成的:阿拉曼德—库朗特—萨拉班德—吉格,这是四首支柱型的舞曲,其中在萨拉班德与吉格之间通常会加入其他风格的舞曲,如加伏特舞曲、布列舞曲等。此外,形式上还会有一些变化,比如有时在组曲的开头加入了前奏曲、序曲或托卡塔等。
在这个阶段,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独奏作品来学习,如巴赫的《意大利协奏曲》《托卡塔集》,几首协奏曲(如“为羽管键琴与弦乐队而作”),等等。
6.肖斯塔科维奇《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》;谢德林《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》;斯洛尼姆斯基《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》
在学习了一定数量的传统作品之后,我们可以选择弹奏一些其他风格的作品,如20世纪现代作曲手法创作的复调音乐。说到这里,就必须要提到俄罗斯乐派,它的作曲家们为复调音乐贡献了多套《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》,其中最出名、演奏最广泛的是肖斯塔科维奇的《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》。这套教材中,有许多作品堪称经典,令人赞叹不已,比如第24首D小调,时长约十分钟,音乐以宽广的气息在迂回曲折中发展,并逐渐构建出一座音乐的圣殿,听众被宗教般的神圣情感所征服。此外,作曲家谢德林的《二十四首前奏与赋格》,以灵活多变的节奏、不拘一格的形象充分展现了20世纪现代音乐的趣味。另一位作曲家斯洛尼姆斯基是俄罗斯“格林卡艺术奖”获得者,他的《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》被列为2002年“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”复调作品自选曲目,为演奏者提供更多的选择。
最后,还有一个细节特别值得一提,那就是随着时代的变迁,现代风格的复调作品已经拥有了双重身份。首先,它们是复调音乐,在日常学习中应该按复调类型来使用;此外,它们又是杰出的现代作品,常常有人在比赛或考试中以乐曲(即自选乐曲)来运用,这一特点与奏鸣曲体裁十分相似。平时,当我们提到“奏鸣曲”时,传统意义上是指“古典风格的奏鸣曲”,也就是指莫扎特、海顿、贝多芬、舒伯特和克列门蒂等几位古典时期作曲家的奏鸣曲。而从浪漫时期至近现代的奏鸣曲,如肖邦、舒曼、柴科夫斯基、格里格、普罗科菲耶夫、拉赫玛尼诺夫、巴托克和吉纳斯特拉等作曲家的奏鸣曲,只是借用了奏鸣曲的曲式而已,其音乐内涵早已超越了形式的束缚,展现出更为丰富而有想象力的空间。因此,这类“奏鸣曲”经常以乐曲的身份来使用,并逐渐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运用方式。
在下一期的文章中,常桦教授将为大家详细讲解奏鸣曲和协奏曲的特点及使用方法,敬请期待。
(本文刊载于人民音乐出版社《钢琴艺术》2017年第7期)
点击下方链接
阅读常桦教授更多文章
往期回顾 | |
保存下方图片
打开手机淘宝即可购书👇🏻
人民音乐出版社新媒体矩阵
副总编辑:杜永寿、周群、赵易山、魏振华
主编:李航、李晓蓓
责任编辑:武跃、王梦丽
点击下方卡片,和我们一起读音乐!
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